名校畢業生向二三線城市中學擴散 名校畢業生就業率
作者:chunzhi 發布時間:2022-10-25名校畢業生向二三線城市中學擴散,名校畢業生就業率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碩博畢業生扎堆任教的現象,正在由深圳中學、北京人大附中這樣的一線城市“牛校”,向二、三線城市的中學擴散。
最近,浙江省溫州中學公布了今年招聘上崗的新任教師,11人中有7人畢業于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1人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人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2人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這11人中有2人擁有博士學位,4人是碩士畢業,甚至還有1人曾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上發表過學術論文。
不久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招聘了22位教師,其中有15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引發廣發關注。
在教育專家看來,隨著國內研究生培養規模增大,碩士、博士到二三線城市就業的現象將越來越多,中小學教師整體學歷提升是大勢所趨。
多地迎來“教師天團”
過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畢業生扎堆任教的中學,多見于一線城市的“牛校”。但是最近,這樣現象逐步擴展到二、三線城市的中學。
不同于此前因為教師學歷亮眼而被關注的北京人大附中或深圳中學,最近誕生“教師天團”的溫州中學,并不在一線城市,甚至連省會城市都不在。
2021年,溫州市GDP為7885億元,在浙江省排名第三。目前溫州常住人口為964。5萬人,在浙江省排名第二。
不只溫州,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此前擬聘教師名單中同樣名校畢業生扎堆。根據名單,該校共擬聘老師22人,其中15人畢業于北京大學,13人是碩士研究生。
此前,像深圳中學這樣的一線城市“牛校”吸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畢業生,除了依托一線城市本身的綜合優勢之外,高薪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據了解,深圳中學整個教師隊伍中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教師有100多人。根據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預算,深圳中學2021年用于在職人員工資福利支出的預算約為2億元,該校職工總數為471人。這意味著每位教職工的平均年薪超過40萬。
此后,高薪吸引頂級名校畢業生的策略,被不少地方所學習。比如2021年,內蒙古鄂爾多斯第一中學,開出年薪50萬~60萬招聘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畢業生。
“溫州普通中學教師的綜合年收入有十幾萬,但溫州教師整體收入水平與省會杭州相比有不小差距,更不要說與深圳相比。”一位溫州市教育系統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溫州當地一位中學教師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溫州教師收入與工作年限、工作積累的成績息息相關。他說,“不會因為是清華、北大畢業的,薪資就單獨計算。”
排除收入因素,溫州中學在當地一直是重點中學的代表。上述溫州教師認為,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生選擇溫州中學,看中的更多是學校的綜合優勢。
溫州中學創辦于1902年,初名“溫州府學堂”,1953年被確定為浙江省14所重點中學之一,1981年被批準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18所重點中學之一,1995年被確認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2014年又被評為浙江省首批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學校。
同樣,楚州中學雖然知名度不高,但也是江蘇省重點中學之一。
最近幾年,每年從溫州中學考入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人數一直保持在二十幾人。2022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溫州中學共計錄取29人。
前述溫州教育系統工作人員表示,溫州中學不論是地位,還是待遇,在溫州所有學校中都是比較最突出的。
“雙向奔赴”背后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生應聘這類中學的教師,學校擇優錄用,本身就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但在教育行業一直都存在爭議的是,像清華、北大等頂級名校的畢業生,與受過專業訓練的師范生相比,是否更適宜普通的中學教學工作。
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些重點中學之所以熱衷招聘清華、北大這樣頂級高校的教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配合學校的競賽輔導。“自己高中時期就有競賽經歷的老師會更受學校的青睞。”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一般而言,能夠入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這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的學生,將直接獲得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保送資格。
以溫州中學為例,2021年12月,在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國家集訓隊50人名單中,浙江有15名物理學生入圍,其中溫州中學物理競賽團隊有4位同學以全國前30名的成績入選物理國家集訓隊,被保送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
而在競賽生中,除了入選國家集訓隊這樣的頂級學員,不少C9院校(即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高校的聯盟)、985院校在強基計劃等專項招生計劃中,也非?粗懈傎惓煽,給予不少減分錄取或面試的條件。
以復旦大學的強基計劃招生為例,如果獲得數學或物理全國競賽省一等獎的同學,可以直接免筆試進入面試環節;上海交通大學的強基計劃招生政策類似,不過競賽學科除了數學、物理之外,還包括化學。